探寻“长庆驱动力”
责任编辑:chinalng    浏览:1676次    时间: 2008-02-26 12:19:2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靠科技赢得核心竞争力的背后是长庆油田的文化内核,他们将人本关怀演化成员工的内驱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正催动着长庆不断创造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文/本刊记者 路相宜 郭大鹏   长庆油田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油气产量翻番,成功实现“长大”的..

关键词:探寻 长庆 驱动力
分享到:

  靠科技赢得核心竞争力的背后是长庆油田的文化内核,他们将人本关怀演化成员工的内驱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正催动着长庆不断创造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文/本刊记者 路相宜 郭大鹏

  长庆油田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油气产量翻番,成功实现“长大”的梦想,其核心是用技术创新激开了千古年来沉睡于地下的油气大门。那么,为什么在这片超低渗透的土地上能诞生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在其背后,我们发现了孕育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制度与文化的力量,科学的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的治企之道是其走向成功的重要支撑因素。

  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职工还清晰记得,在2005年长庆油田公司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他们的总经理王道富指挥与会代表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当时全场起立,放声高歌,群情激昂,场面相当感人。

  就是这位对《我为祖国献石油》偏爱有加的老总,已经把这句歌词作为长庆油田追求的价值观。王道富强调说,企业必须用一种精神来凝聚和激励员工队伍。这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他说,“我为祖国献石油”是每一个长庆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崇高的使命和精神支撑,贯穿于长庆人生命过程的血脉,成为长庆人自觉的文化理念。

  提到长庆油田的企业文化,不能不提到名扬油田内外的“好汉坡”和长庆石油人的“好汉精神”。好汉坡位于安塞县王窑镇,是一处海拔1300米、坡度70度的陡险山坡,当地人曾将其称作“阎王坡”。坡上有长庆油田早期开发的一口油井,坡下便是安塞油田王南作业区王三计量站。有人曾这样形容它的险要:上了阎王坡,十人九哆嗦。从下往上看,吓得魂破落。这座70度的山,稍有闪失就会坠落山崖。扛着管钳、提着样筒爬“阎王坡”巡井,是采油工每日三次巡井的必修课。没有路,他们凭借管线越沟,顺着羊肠小道登山,风雨无阻,硬是在陡峭的山坡上走出了一条路。

  站在好汉坡上,可以看到对面山梁上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顺着羊肠小道上去,就是长庆油田的油井。这些“刻画”在陡峭山坡上的小道,就是石油工人年复一年踩出来的。即使在今天,因为一些油井不通路,工人也得每天步行去巡井。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印证了“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

  在好汉坡的坡底下刻着原中国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的题词:“安塞油田出好汉,好汉坡上好汉多。”就像好汉坡之歌唱到的“好汉,有你有我也有他”一样,现在整个长庆油田可以说是好汉辈出。

  郭秀玲,采油一厂郭秀玲站的站长,就是在“好汉坡”精神激励下涌现出来的典型。郭秀玲站承担着安塞油田近五分之一的原油集输任务,这个由17名女工组成的集体,默默地坚守在海拔1600多米的井站上,已经度过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也许是因为都是石油人的后代,我们每个人都对安塞油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虽然远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但是我们还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郭秀玲说。

  好汉坡、郭秀玲站,仅仅是长庆油田艰苦作业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在陕甘地区的大山里,还是鄂尔多斯(17.02,-0.28,-1.62%,)盆地的戈壁沙漠中,都能看到孤零零地矗立着一座座井站、联合站。石油人坚守在那里,一守就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在有些规模小的井站,常年都是只有一个人看守。那种孤独和寂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甘愿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荒山大漠深处,无怨无悔奉献给了石油事业?探寻在沟壑纵横、黄沙漫天的环境中可望建成大油气田的背后,长庆还有着更为丰富和特殊的企业文化传承。

  首先,是解放军文化培育了长庆人令行禁止的强大执行力。从2万多名军人跑步上陇东,拉开长庆大会战的序幕开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解放军精神,成为了长庆文化的精神底蕴。

  其次,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地域文化培育了长庆人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身处大西北经济落后的地缘,面对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所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地域文化也融入了长庆人的血液,使长庆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的斗志和风貌,始终如一地为推进长庆油田的大发展和石油工业的不断壮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是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大庆精神所代表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四个不一样”等内涵元素,成为长庆文化所承载的主要基因,并在这三种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了新时期长庆文化,其核心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这三种文化的影响下,长庆石油人闻油而喜,闻气而喜,涌现出一批批劳动能手和楷模。大山里的发明家程少春、为守护石油而奉献生命的陈小军、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石油的电焊女工牛玲玲等等。一批批、一代代长庆石油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山为庐,地为铺,像陕北的山丹花一样,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石油事业。在石油人看来,“我为祖国献石油”绝不是一句普通的歌词,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千百万石油大军火一般爱国激情的表达和庄严的承诺。几十年过去了,歌词里的深刻内涵和崇高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被长庆人继承和发扬。

  油气旺人心旺,正是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催动着长庆不断创造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人本关爱

  在艰苦环境中作业的员工不怕艰苦,却怕缺少人文关怀。长庆在靠科技、靠管理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把对员工的关怀做到了极致,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核心竞争力。

  长庆油田有2万多职工,三分之二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他们终年与荒山为伴、以井站为家,正像苍凉的信天游中所唱的那样:“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个话话难。”工作的环境单一、艰苦,而且工作地点分散,尤其那些看单井的员工,时常就自己一个人,整天面对的是油井、大漠、荒山,有时可能一整天除了风沙走石,除了偶尔飞过的鸟外,便是自己映在那的影子。

  以人为本是长庆油田打造企业文化的核心主体。王道富常说:“关心员工的利益就要关心他们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参与利益和切身利益。”

  基层井站是企业的细胞,激活了这一细胞,企业也就活了。花大力气改善一线员工的生活条件是长庆油田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近年来,长庆油田投资大量资金在各个采油作业区基地、井站倒班点修建了员工公寓,井区建设突出“家”的理念,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考虑到前线员工洗澡难的问题,油田又花巨资给各井区安装了淋浴设施,让前线员工都能洗上热水澡。上到安塞油田海拔1300多米的王南作业区王三计量站,记者在员工宿舍看到,房间里书桌、衣柜、席梦思床、冰箱、洗衣机、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电脑可以上网。尽管是冬天,屋外天寒地冻,屋子里却很暖和。一位面庞清秀的年轻女工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虽然身处艰苦岗位,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待遇和家的温暖,在一线工作很安心。”

  还有一项福利的改善也让一线员工津津乐道。那就是长庆油田率先推行的一线员工免费就餐制。公司为一线员工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解决了员工就餐难的后顾之忧。为了让驻守在单井站的员工能常回家看看,实行了员工倒班制度和看护点员工调整轮流互换制度。

  长庆油田不断加强基层建设,凝聚人心、稳定职工队伍。为了丰富一线员工文化生活,长庆积极开展文艺下基层、送图书下基层、体育活动下基层等活动。如今,各个采油作业区基地、井站倒班点都配备了健身器材,建立了乒乓球室,使一线员工活动有场所有器材。长庆艺术团文艺小分队常年深入井站一线慰问演出,同员工一起联欢,即便井上只有一名员工也要把节目送到,深受一线员工的欢迎和好评。许多单位还定期为井站员工送去图书和学习材料,深受员工欢迎的《读者》杂志也被订到了班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精神文化生活充实着一线员工。

  实行团体保险、建立大病扶助基金、一线员工带薪休假……这都是近年来逐步实现的。特别是近5年,油田给一线配备和赠送的文体生活用品价值5000多万元,投入5亿多元对工业场站的安全隐患和噪声进行了治理,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逐年提高。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这是长庆油田对职工的承诺,也是多年来的实际行动。作为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制度激励

  用发展激励员工,用精神凝聚人心,需要用一定的手段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坚持正义、营造公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理解尊重、和谐共赢”,这32个字,正是长庆员工的行为准则。

  在长庆油田公司,出国培训、先进选拔、干部提拔、住房分配等全部公开透明,有一套制度和机制。长庆油田公司人事处人力资源配置科科长张晓斌告诉记者,干部的提拔,上上下下要经过八道程序,最后提交公司讨论。作为主要领导,可能对被讨论的对象完全不认识,更不要说平时有什么个人交情了,但是,只要符合标准,该提拔就提拔。对于每年出国培训的几十个名额,并不是领导控制在手里,而是采取公开报名、公开评比、公开张榜公布,最后有谁没有谁,合理不合理,大家一目了然。长此以往,换来的结果是:领导还员工一个公平,员工还企业一个忠诚。

  长庆油田要求,干部要向上级负责,向员工负责,向自己负责。员工要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事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业务水平。领导要理解尊重员工,员工要理解尊重领导。

  在基层采访中,常常听到关于长庆油田上下营造公平氛围的事例。不少临时工入党、进修、提干等方面与正式工享受一样的条件和待遇。第四采油厂的董晓斌是合同工,因为业绩突出,参加工作3年,入党、提干、当上集输站的站长。他们称这叫“淡化身份意识,强化事业精神”。 第一采油厂的轮换工杨亚龙更是幸运。王道富在长庆自己的内刊《长庆企业文化》杂志看到介绍杨亚龙的先进事迹后,当即批示人事处和采油一厂处理杨亚龙的用工形式问题。几天以后,杨亚龙转为宏田工(长庆一种用工形式)。在长庆油田公司的优秀党员报告会上,第一采油厂采油女工郭秀玲所作的演讲,事迹感人。会后,王道富和长庆油田党委书记冉新权一起约见了郭秀玲,勉励她再接再励,多做贡献。不久,长庆油田公司决定以郭秀玲的名字命名了她所在的女子井站,这在长庆油田公司历史上绝无仅有。“好员工要有好回报”,王道富不止一次地说。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经理窦伟坦告诉记者,他所领导的部门只有45人,却肩负着全公司的勘探任务,这在其他大油田需要上百人完成的工作量。与长庆油田公司机关大楼一步之遥的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被长庆人誉为他们的皇家实验室。走进这座皇家实验室,记者见到的是一群年轻的已经开始挑大梁的技术人员,见到的是世界上领先的设备和自主技术。

  一流的企业应该造就的是一流的人才。长庆油田公司的员工中,年轻人占相当的数量,从年龄上正处在人生美好的时期。怎么引导他们、激励他们的发展,长庆采取的办法是:你愿意读书,油田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包括出国培训,鼓励年轻人热爱知识,勤学苦读,勇于创新,争当学科带头人。王道富对青年员工说,学到手的知识和技能,连小偷都偷不去。科技创新需要人来做,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的原动力。这些举措让年轻人看到,在长庆只要你肯进取向上,你就能得到所有权益的保证,长庆的发展也会带来员工的发展,这就是长庆油田所倡导的“发展长庆就是发展自己,奉献长庆就是奉献社会;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管理理念。这其中,又透着不少人文关怀。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