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企稳 煤炭板块走弱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443次 时间: 2008-03-04 13:56:5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A股市场上周一惯性大幅下跌,此后上证综指更是创下此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后三个交易日,在以银行为代表的权重股的带动下大盘逐渐企稳,在年线下方形成了弱势盘整格局。统计期内上证综指微跌0.50%。不同行业指数走势分化明显。其中,金融服务板块止跌回升,对整个市..
A股市场上周一惯性大幅下跌,此后上证综指更是创下此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后三个交易日,在以银行为代表的权重股的带动下大盘逐渐企稳,在年线下方形成了弱势盘整格局。统计期内上证综指微跌0.50%。不同行业指数走势分化明显。其中,金融服务板块止跌回升,对整个市场起到了企稳的作用。市场的主要做空动力则来自采掘、家用电器与信息服务等板块。 金融服务止跌企稳 根据wind资讯统计,上周有10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实现上涨。区间累计上涨的三只行业指数分别为金融服务、公用事业与纺织服装,分别上涨3.91%、2.51%与1.97%。 其中,金融服务板块的止跌对大盘的企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在宏观紧缩、次债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压力下,金融服务板块开始持续下跌。前周更是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的打击下连续大幅下跌。不过,随着周二有关方面表示要严格审核融资申请,市场对再融资这一负面因素的担忧逐渐得到缓解。在此带动下,金融服务板块终于摆脱了急跌态势,出现企稳回升迹象。申万金融服务指数全周累计上涨3.91%,成为区间涨幅最大的行业板块。其中,银行股表现更为强劲,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型上市银行区间累计涨幅均在5%以上。同时,三只保险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分别上涨2.56%、3.12%、2.83%。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截至上周五,金融服务板块当前整体PE估值水平(业绩基准取07年前三季度业绩*4/3)为27倍左右,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约两成。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在经历了前期的大幅调整后,金融服务板块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安全边际。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由于宏观调控、再融资等预期仍然不明朗以及限售股解禁等压力仍存在,因此目前来看还难以做出金融服务板块将出现反转行情的判断,持续做多动力恐怕有限。 煤炭板块继续走弱 上周累计跌幅最大的三个行业指数分别是采掘、家用电器和信息服务,区间累计跌幅分别为4.68%、4.66%、4.06%。 在采掘板块中,煤炭股普遍出现下跌,其中权重股中国神华全周累计跌幅达到8.81%,国阳新能、西山煤电、平煤天安、潞安环能、开滦股份、兰花科创等跌幅居前,分别达到13.7%、10.13%、6.64%、7.66%、8.47%、7.26%。自1月中旬以来,整个煤炭板块的累计调整幅度已经达到20%左右。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煤炭板块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偏高的估值,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07年底,采掘板块的整体静态PE水平达到58倍左右,较其历史平均水平高出80%以上;二是此前国家发改委出台对部分食品和液化石油等重要商品进行临时价格管制的政策,从而引发了市场对于煤炭可能受到价格管制的担忧;三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煤炭需求增速下降的同时,发改委为应对煤炭供应紧张局面而又重新开放部分小煤矿的生产,使得市场不得不重新审视行业的供求关系。 不过,有行业研究员认为,煤炭行业的基本面依然向好。一方面,适度放开符合安全要求的小煤矿恢复生产并不能改变全年煤炭供应基本平衡的状况,何况对于小煤矿的整顿力度不可能出现太大的放松;另一方面,尽管近期中转地煤价出现一定回落,但与企业业绩直接相关的坑口价却实现平稳上升,并且在国际煤价持续上涨、国内外煤价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预计全年国内煤炭价格有望平稳上升。预计相关企业一季度将有较好的业绩表现,建议关注一季报行情。 此外,就家电行业而言,除了前期涨幅较大的影响之外,近期的下跌还主要是缘自近期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多带来的成本压力。作为典型的消费板块,在消费升级、“家电下乡”等利好因素推动下,家电行业景气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目前各企业新的价格政策尚未出台,能否通过涨价而充分消化成本的上涨压力还有待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