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页岩气在国内掀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无论是知名央企、地方国企,还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都参与其中,但页岩气开发背后并不“热”。
“整体的开发程度非常低。”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中石化在涪陵的开发进展超预期,但目前页岩气开发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是让很多企业处于观望中。甚至没有一家拿到区块的民企进入实质钻探阶段,都还在做地质勘察。
“那些区块明摆着是不赚钱的。”四川宏华集团总裁张弭近日表示。虽然张弭看好页岩气前景,但有着油气开发经验的宏华集团并未参与页岩气区块第二轮招标。张弭认为,好的资源都在“两桶油”的传统油区,还需“做好准备,等待开放的机会”。
热潮背后民企观望
国际知名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中国)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北亚区战略性业务拓展经理卜范慧表示,页岩气开发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前期投资非常大,对于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来说,其利润率是非常低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标的民企大多面临地质调查困难、技术储备、资金以及人才等各方面的问题。由于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诸多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民企还没有人真正进入开发阶段,都是初步打探井或者实验井。”长期与钻探企业接触的卜范慧直言,目前大多数页岩气企业的探井数量有限,都非常谨慎。
为了加快页岩气产业化,国土部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宣布开放民企投标资格,试图打破第一轮招标中国企独大的局面。两家中标企业均为民企,分别是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瀛山西)和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气资源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泰坦通源)。
华瀛山西为永泰能源的子公司,中标结果公布后不久,永泰能源就开始出售资产,为页岩气开发做准备。泰坦通源董事长王净波曾表示,公司计划于今年5月开钻第一口井,但目前泰坦通源的页岩气钻井仍未有消息。
“目前的开发风险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大。”卜范慧表示,投资近亿元才能打一口井,但如果打出的只是一口干井或者产量非常低,投资就相当于打了水漂。也有券商分析认为,企业页岩气开发积极性低受天然气价格改革预期影响,油气企业惜售心态加重。
作为世界第二大陆地石油钻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的宏华集团并未参与区块招标。对此,张弭坦言,中国资源量好的页岩气区块基本上被“两桶油”垄断,此前招标的区块明显都是不赚钱的。
页岩气开发步履维艰
虽然被确立为独立矿种,但页岩气本质上就是天然气。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四川盆地,同样也是页岩气的富矿区。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有近77%的页岩气资源存在于现有的常规油气区块中。
“重叠区块里的页岩气亟待开发,如果拿出来单独招标,会有很多企业投标。”张弭表示。
独立矿种的制度 “看上去挺美”,但在现实中区块重叠、勘探不足等问题让页岩气开发步履维艰。第二轮招标之后,尽管中标的企业大多已有行动,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些动作大多是少量的地质勘探工作。
6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我国首部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6月1日起实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页岩气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标准尚不完善。
《规范》强调,页岩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价,把页岩气的经济意义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予以考虑。页岩气勘探投资的目的是为获取有开采价值、有经济意义的页岩气储量,这就决定了页岩气勘探不仅要查清页岩气的有效储层、品位、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经济评价,从而确定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意义。
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性首次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而此前财政部发布的页岩气补贴政策显示,2012年到2015年,中央财政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0.4元/立方米的补贴。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页岩气的补贴条件严格,且时间只有3年,油气企业尚未开发完毕可能就错过补贴时间。
“现在无论是私企还是‘三桶油’,都希望国家出台一些更有利的扶持政策。”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在目前这种阶段,国家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补贴对于成本来说太少。
此外,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形式水力压裂技术也备受争议。其原理是通过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此提出质疑,认为水力压裂技术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可能导致气井附近出现地下水污染。
业内人士指出,水力压裂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可能面临着更广泛的风险。从目前的勘探情况来看,我国的页岩气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等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页岩气的开发将可能加大当地水资源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