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成本难降
责任编辑:zoko    浏览:1098次    时间: 2014-06-30 09:44:4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页岩气背后同样存在多种难题。  “从2009年到现在,借鉴的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我国仍处于页岩气开发初期阶段。”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表示,页岩气开发成本还很高,但如果在技术上更熟练,钻井更快,压裂更顺利,..

关键词:页岩 开发 成本
分享到: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页岩气背后同样存在多种难题。
  “从2009年到现在,借鉴的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我国仍处于页岩气开发初期阶段。”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表示,页岩气开发成本还很高,但如果在技术上更熟练,钻井更快,压裂更顺利,成本就会逐渐降下来。
  不过,要实现降成本并不容易,除了要克服特殊的地质条件,还要消化外来的装备技术,精准地找到区块中的开发“甜点区”(sweetpoint,即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富集区)。从美国的开发经验来看,其地质资料、勘探资料的共享为其高效开发提供保障,而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各方合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的页岩气诱惑
  2004年,美国页岩气井仅有2900口,2007年猛增至41726口,而2011年仅新建页岩油气井数量就达到了10173口。美国页岩气的大开发,提高了能源自给水平,其能源对外依存度降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
  中国也开始了开发之路。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中国页岩气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为36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0%,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
  但迹象显示,美国页岩革命最疯狂的日子可能已经过去。美国官方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702.1亿立方英尺(约合19.9亿立方米),但产量只比2012年增长了1.5%,这是2005年以后大范围使用新钻探技术的最低年增长速度。
  今年5月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消息称,美国页岩油重地加利福尼亚蒙特利的可采储量预测值猛降96%。而此前蒙特利的页岩油储量被认为占到了美国的2/3。
  当时,媒体纷纷用“美国页岩革命及能源的新黄金时代神话濒临破灭”来形容这一新数据。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言过其实,随着钻采技术的发展,不排除以后重新上调储量的可能,且蒙特利并非美国页岩油气的主产区,并不会对当前产量造成影响。
  广发证券今年初发布的研报认为,由于天然气价格低迷和开采成本高企,页岩气开采普遍难以盈利。尽管已有租约成本和资本市场的压力迫使页岩气企业勉强生产,但主要企业的业务重心已开始转移。
  此外,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页岩气开发中的环保问题也值得关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力压裂开采技术带来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问题。当前美国环保署以及各州已开始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页岩气开采企业。
  国内降低成本仍需时日
  
据报道,在重庆涪陵区焦石坝区块,优化后的单井投资达到9000万元,尽管在现场实施的过程中这一成本有所减少,但单井开发依然需要8500万元的投资,其中钻井投资3800万元,压裂试气4100万元,地面工程600万元。
  相比国内近亿元的单井成本,业内人士估算,美国单井成本仅有中国的30%。贝克休斯(中国)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北亚区战略性业务拓展经理卜范慧表示,从钻井周期、钻探成本,甚至井面的建设费等多方面来看,目前国内成本都远高于美国。
  仅从钻井周期来看,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北美30天可以钻好的井,在中国可能需要60~90天,而每天的钻井成本就高达十几万元。此外,国内页岩气产区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度较深,增加了钻井成本。
  “四川盆地深度比较深,且地层难打,钻井完成之后还要打水平井,再加上分级压裂,所以成本比较高。”翟光明表示,在降成本方面,我国还需要一个过程,美国也是经历了多年才把成本降下来。
  “主要还是相关技术跟中国情况还不适应,而且中国有很多特殊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美国技术也琢磨了四年,近几年才爆发,中国真的把技术拿过来,也要有一个适应期。
  对于控制成本的路径,页岩气工厂化作业、国产化技术等路径可能提示了方向所在。据记者了解,尽管国内部分企业已经有较强的页岩气开发经验,但部分核心技术依然在国外几大油气公司手中。
  “实现国产化是可以把成本降下来。但目前国内技术跟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卜范慧表示,一项技术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场所,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改善。如果拿不到技术精华,只是简单功能拷贝,就不能抓住技术核心,这也是目前国内钻井技术推动较慢的原因。
  数据共享寻“甜点区”
  另一个控制页岩气开发成本的方法就是精准地找到“甜点区”。一般情况下,页岩气产量衰减很快,第一年产量递减率可达到70%甚至更多,因此寻找“甜点区”对保证页岩气经济开发至关重要。
  “国内页岩气井的衰减期比美国要好一些,但高产时间也降得很快。”翟光明表示,国内页岩气井空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所以,初期产量较高,但很快也会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稳产一段时间。
  正因页岩气快速衰减的特性,在寻找到“甜点区”之前,企业大多不敢大规模投入,打的井也都是试验井,不能保证其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中石油官网消息显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邹才能称,并不是有页岩气的地方都能进行有效开发,还要考虑页岩气富集条件和经济因素。在平面上,有核心区和“甜点区”;在纵向上,有富集段。四川盆地页岩气分布大约14万平方公里,高产“甜点区”仅有1万至2万平方公里。
  “如果连地方都没有选好,后期打段的过程中,就不可能找到‘甜点区’。”卜范慧介绍,压裂成本往往占整口井成本的50%~60%,所以目前企业还是希望找到 “甜点区”再进行压裂。
  在地震资料、勘探资料等寻找“甜点区”的关键数据上,美国已经基本实现数据共享,并对于美国页岩气开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页岩气开采首先要将地质资料交到州地质调查局,一定时间后被公开共享,一些中小公司拿着共享地质资料,请地质机构评估后就可以把井位定下来。
  而在国内,虽然区块内做常规油气的时候已经有资料,但由于没有共享,企业在页岩气中标之后还需要做二维、三维的地质调查,不仅成本高,而且浪费时间。卜范慧表示,目前国内可能还做不到共享数据,页岩气、页岩油的地震探测等都是大型央企在做,要实现共享还不太可能。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