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在2014(第四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活动上公开表示,目前页岩气开发最大的瓶颈还是矿业权和区块的问题,建议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建立页岩气“特区”,打破“两桶油”区块,允许所有企业在“特区”摆擂台。
“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页岩气特区总结资源利用、体制机制和技术攻关等各方面经验,为中国能源革命做一个急先锋。” 张大伟表示,解决矿权重叠问题就是理顺页岩气体制的一个方面。
“做‘特区’‘试验区’的前提是要把矿权的问题处理清楚。”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岳来群表示,矿权重叠和流转问题不解决,未来可供招标的页岩气区块吸引力就可能趋减,导致“高潮”后投资人的失望,挫伤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事实上,随着页岩气第三轮区块招标临近,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都对打破政策壁垒充满期待。
国土部专家建议设“特区”
对于目前中国页岩气的发展,张大伟认为,资源、技术和资金都不是主要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最大的瓶颈是石油企业占有大面积的页岩气富集区块,但仅在几个点上投入勘探开发,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开发,而其他企业想进入,但又没有页岩气富集区块,只有在二、三流区块中做选择。
在上述对话活动上,张大伟建议,在四川盆地及周缘建立页岩气“特区”。该特区行政区划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全区探矿权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页岩气‘特区’也可以像上海自贸区一样。”张大伟认为,页岩气“特区”应由国务院牵头成立页岩气“特区”协调机制,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参与建设,制定页岩气“特区”工作方案,在所在地设立页岩气“特区”管委会。
张大伟表示,解决矿权重叠问题就是理顺页岩气体制的一个方面。
此前,国家能源局将2020年的页岩气产量调低为300亿立方米,但张大伟对记者表示,页岩气特区建设的目的是,经过6年的努力,到2020年,可以实现页岩气产量1000亿立方米;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0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形成自主设计和施工;装备实现国产化,钻机和压裂等设备国际领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页岩气政策、技术体系。
民营企业态度仍显微妙
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目前有近77%的页岩气资源存在于现有的常规油气区块中。
为了加快页岩气产业化,国土部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宣布开放民企投标资格,试图打破第一轮招标中国企独大的局面。但由于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诸多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岳来群认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快页岩气乃至常规油气探矿权区块的流转。矿权问题不解决,未来可供招标的页岩气区块吸引力就可能趋减。
值得注意的是,9月1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轮页岩气区块招标的进展情况:目前已初步形成竞争出让的方案并选定竞争出让区块,待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启动招标。
对于即将启动的第三轮页岩气招标,民营企业的态度仍然颇显微妙。宏华集团总裁助理邓学军表示,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讲,一定关注投入产出比,要考虑招标的区块是否为优质区块。如果开发难度大、产量不高,肯定不可行。而即便是优质区块,也要考虑成本,如招投标价格水涨船高,经济上也不可行。
“说到底还是矿权的问题。”岳来群直言,“做‘特区’‘试验区’的前提是要把矿权问题处理清楚,但矿权重叠涉及情况很复杂,而且目前来看,页岩气矿权登记还没有可能下放。地方政府一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看未来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