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外面重组的舆论喧天,作为占全国75%天然气管道经营者的中油管道在做什么?一方面要应对可能的重组前景,一方面又要在现有体系内发展,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无论如何都要应对未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产天然气16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进..
外面重组的舆论喧天,作为占全国75%天然气管道经营者的中油管道在做什么?一方面要应对可能的重组前景,一方面又要在现有体系内发展,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无论如何都要应对未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产天然气16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进口天然气9039万吨,同比增长31.9%。据运行快报统计,2018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 今年1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1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7%;天然气进口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一方面,我们从中看到了我国天然气业务蓬勃发展势头;另一方面,这也给我国天然气管道事业大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为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和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中油管道公司抢抓难得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全力推进管道业务发展“换挡提速”,助推我国天然气事业加快发展。 抢抓发展窗口期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在新能源方兴未艾之际,天然气在推进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然气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机遇期。集团公司党组对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发展非常关心和支持,积极配合国家部委统筹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所有这些都为管道业务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我国《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看,到2025年我国天然气管网里程要达到16.3万公里,从2015年算起,年均增速要达到9.8%。在迎来管道业务大发展良好机遇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可谓不大。 面对重要时间窗口机遇期,中油管道公司加快推进重大管道工程建设。2018年,中俄东线中段、密云—马坊联络线等项目获得核准,闽粤支干线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北段建设全面提速,互联互通工程如期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三线西段、陕京四线、中靖联络线等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这些工程在今年为市场提供平稳供应等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今年中油管道公司将承担更为繁重的管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任务,中俄东线北段年内建成,中段和南段陆续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开工前核准复核、西气东输四线核准等工作都在加紧实施中。 “双管齐下”增输扩能
针对“存量”部分的在役天然气管道,中油管道公司及成员企业通过组织开展压气站增压扩能和推进管线互联互通建设,破解管输瓶颈,有效提升管网优势。
2018年以来,中油管道公司通过建立互联互通工程与天然气管网运销平衡分析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部际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规手续办理、长周期设备制造、外电施工等制约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2018年互联互通工程全部按期完成,其中盘锦、盖州、托克托和中卫4座压气站10套机组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投用。 从效果上看,去冬今春供暖期,在集团公司日消费量最高峰值突破7亿立方米情况下,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天然气管网输送处于平稳受控状态。 面对下一个取暖期日消费峰值有望冲高8亿立方米情况下,在继续加大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的同时,也需要管道“增量”部分的有力支撑。 此外,随着中国石油对国内主力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国内天然气产量将持续攀升,需要超前做好资源外输通道建设准备工作,确保气田资源的外输畅通。只有未雨绸缪、精心筹划,充分发挥管道“存量”和“增量”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破解输送瓶颈,信心十足地迎接天然气业务发展黄金期的到来。 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
推进管道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重要支撑。2018年以来,中油管道公司加快推进智能管道与智慧管网建设,从规划走向现实。中俄东线从一出生就自带“智能基因”——“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全数字化移交上,中俄东线在设计上采用线路、站场和建筑三种数字化设计平台,满足多专业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的要求。在采购上,实现物资产品的唯一标识;同时物资产品采办文件、供应商清单等数据全部上传至PCM系统,实现可追溯。在施工上,搭建智能工地,实现施工过程管控和施工数据移交智能化;同时积极推进焊接全自动化、防腐全机械化、AUT检测,实现对人员、机具等资源的优化使用。 在全智能化运营上,实现了管道核心控制系统软硬件国产化,已在盖州、盘锦压气站应用;加强站控系统研究,在盖州压气站实现了远程一键启停机、一键启停站,无需现场人工干预,为中俄东线将来实现无人站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业务覆盖上,以中俄东线为试点,从智能化采购到智能化施工,从智能化调度与监控到智能化维护维修,从智能化管道保护到智能化生产经营系统,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技术支持体系。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上,中俄东线站内外施工作业及站场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激光可燃气体检测仪现已在在役天然气站场安装使用,检测精度达到预警级别的PPM级。研制新一代光纤监测预警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运营期第三方施工预警、天然气泄漏监测和站场安防重点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企业案例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加快推进管道智能调控 目前,调控业务正处在从全面远控向智能调控推进的起步阶段。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将持续推进智能调控,加快智能化管道和智慧管网建设进程,推进管道业务高质量发展。 2018年,调控中心全面远控工作成果丰硕。全年远控操作输气场站总数达367座,远控率突破90%。分输用户工艺及远控功能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中心59座场站经过改造实现远控分输。配合实施远控功能提升项目,完成西气东输管道81座场站控制逻辑优化。配合互联互通工程实施,盘锦、盖州两座压气站实现中心远控。提前介入中俄东线建设,把智能化理念体现到管道设计之中,保证了新建管道符合智能调控功能要求。 今年,调控中心将继续推进全面远控。持续推动输气场站远控改造,确保实际远控率稳定在90%以上。在全面完成西气东输管道120座场站控制逻辑优化基础上,推动其他地区管道公司完成30座以上场站控制逻辑优化。 此外,调控中心还将继续推进智能调控建设。中心将抓好PCS软件中控系统和站控系统建设,推动天然气标准化控制逻辑、日指定自动分输和压气站一键启停功能在中俄东线全面应用。选择机组外围辅助系统未纳入机组自控系统的在役压气站进行改造试验,率先在中卫站实现站控和中控一键启停机组、一键启停全站功能。以西部成品油管道为试点,加快实现一键启停全站、一站启停全线功能。提高输油气管道智能化水平。深化在线仿真系统应用,加快实现天然气组分跟踪、气源跟踪及智能预测功能。未来,还将建设调控业务系统虚拟化云平台,分析天然气管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智能化水平。(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副主任董鹏) 西部管道分公司2018年同比增输101亿方 近年来,西部管道公司按照“简化、优化、整合、配套”原则,在管网运行、风险管控中运用“加简乘除”管理手段,推进所辖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2018年输送天然气774亿立方米,同比增输101亿立方米,刷新了历史纪录。 运行“简”,天然气输送能力显著增强。科学优化开站开机组合,增加轮南—吐鲁番天然气管道转供量,实现了西气东输、涩宁兰双线低能耗联合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开展天然气干线大排量测试,推进霍尔果斯等8个站场分输口双气源供气改造,天然气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寿命“加”,压缩机组运行时间创新高。公司按照“同寿命设计+同寿命更新+同寿命维护”的标准,加强关键核心设备管理,重点针对压缩机组系统提升工作制定3年目标,提升机组本质安全水平。2018年完成17台压缩机组大中修和151台机组健康体检。 技术“乘”,区域化运维更加高效。公司积极推进集中调控、集中监视、集中维修管理,精简基层调度值班430人,30座“无人站”安全运行,乌鲁木齐等8个分输口实现自动分输,油气计量实现计量智能化管理和在线交接。 隐患“除”,本质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公司以“三查四定”“光管行动”及内漏阀门治理等硬措施,消除各级各类不可接受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全年安全完成动火作业1487次,提前完成64万道环焊缝排查任务,为冬季保供夯实了基础,HSE体系量化审核巩固A2级。 今后,西部管道将持续深化管线联合运行与联通改造,全面实现集中监视,推广应用油气管道可靠运行等技术,提升运营水平。(西部管道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张平) 管道分公司打造管道建设“创新名片” 中俄东线作为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张“创新名片”。极端严寒下的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管材、12兆帕高压力等级、380亿立方米年输量的组合在世界管道天然气建设史上是首次。 经过公司上下精心组织、通力配合,中俄东线北段6座站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线路焊接已完成798公里,AUT检测一次合格率95.42%,线路主体焊接基本完成,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线路焊接500公里的目标。 公司结合中俄东线项目特点,采用了“IPMT+监理+E+P+C”的全新项目管理模式,IPMT的加入很好地解决了业主现场管理人员短缺、现场施工监理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为了确保中俄东线无损检测质量,在传统第三方检测的基础上构建了第四方百分百复评、无损检测单位间百分百互评、施工监理、第五方及国外第六方各20%抽检的无损检测管理模式;“大党建”工作格局的构建使得中俄东线(北段)全线近20家参建单位的2600余名员工,共举中石油一面大旗,团结协作,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工程。以“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智能管道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在建设期间、在运行期间逐步完成。“全数字化移交”的工作就是在工程建设期间完成的,依托PCM系统搭建“智能工地”,借助于项目管理助手和电子标签等载体,实时采集焊接、防腐、检测全过程的数据,确保关键数据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可以远程分析质量偏差,实现对焊口质量的远程评判。智能管道建成后,可以实现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风险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运行管理由人为主导向系统智能、资源调配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管道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的“五大转变”。(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欣佳) 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IPMT+EPC+监理”模式助力互联互通 2018年,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承担了集团公司近三分之一的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项目,盐池站、醴陵站、长沙支线等8项互联互通工程如期投产,中卫站、广州站更是创造了新增压缩机半年建成投产的新纪录。 西气东输公司注重统筹协调,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主动应对“建管一体”新要求,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推行“IPMT+EPC+监理”模式,明确各单位工作分工和职责界面,充分发挥工程项目部管理优势、地区管理处属地优势和第三方技术优势。 去年一年,西气东输生产管控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有效受控。公司开展承包商施工作业前能力评估;定期安全质量大检查和不定期飞检,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督促承包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焊接质量管控,保证焊缝质量,为管道投产后的安全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的工程建设实践证明,这些机制、模式、措施是有效的、实用的,将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 2019年,西气东输承担的中俄东线南段工程、深圳LNG外输管道工程、福州联络线工程等14项重点工程及互联互通工程项目将开工。闽粤支干线工程、定合复线工程、广州站互联互通适应性改造工程等“5站2线”互联互通工程将在年底前完工。面对依旧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业务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本“量的扩张”转向重点关注“质的提升”,这为西气东输带来了新考验和新要求。 为加快实现天然气管道“全国一张网”,深入落实公司互联互通工程按时保质投产,公司组织开展“建功互联互通、决胜民生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分别以“三站”和“四线”设立两个评比单元,激发广大参建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把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战略工程、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