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天然气“定位”须明确
责任编辑:液化天然气    浏览:1294次    时间: 2010-05-04 07:22:4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高热值、低排放、低污染的天然气,不论在民用、公用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都越来越受到“追捧”。   然而,天然气消费领域的..

关键词:天然气 市场 环保
分享到: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高热值、低排放、低污染的天然气,不论在民用、公用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都越来越受到“追捧”。

 

  然而,天然气消费领域的扩大、用量的激增,使得我们天然气市场的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冬天,我国发生的大范围“气荒”就是其供需矛盾的集中爆发。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发展“低碳风”劲吹的新形势下,国家亟须综合考虑生产、供应、使用等环节因素,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价格杠杆等调控手段,给予天然气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1.jpg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倒水河定向钻穿越工程近日完工,这段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

  用量激增带来“气短”

  2000年以前,在四川成都市街头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外表华丽的公交车启动加速,一股黑烟(柴油车)便从车尾冒出,路边的行人纷纷掩鼻躲避。然而,如今这样的场景不见了,不论是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印上了一个“CNG”(压缩天然气)的标志。在油价连年上涨的情况下,不少私家车主也悄悄地对爱车作了“油改气手术”。

  除了公共交通和居民生活领域之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节能减排压力之下,四川各地的工业企业“油改气”、“煤改气”越来越多,天然气化工也迅猛发展,川东的达州全力打造“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北的广元提出“气化广元”目标,川南长江边的泸州打造“化工城”……这一切使得四川这个天然气资源大省、产气大省也出现“气短”的问题。

  实际上,四川只是全国天然气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一个缩影。在去年冬天的大范围“气荒”中,重庆主城区日供气缺口20万至30万立方米,长寿、涪陵、万州区三大化工基地受影响;武汉市政府停止56家工商企业和26个出租车加气站的天然气供应,以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杭州1/3城区居民用气受影响,对38家企业实施了临时停供和对2家企业的减供;还有南京、北京、西安……

  天然气将成为低碳经济重要能源

  “气荒”的产生有着诸多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光伏发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远水难解近渴”的局面下,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特征顺应“低碳发展”的需求,因此,其用量的激增、供需矛盾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张烈辉说,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极少,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是低碳经济范畴中比较理想的能源。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过大,约占2/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童莉霞认为,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可行、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引进力度。现在已有很多烧煤地区改烧天然气,以后要用更多的天然气来替代煤。

  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消费的煤炭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这个量太大,比例也太大,要逐步降低。逐步降低靠什么来补这个空呢?天然气加新能源。天然气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而目前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里面只有不到4%,远低于全世界天然气20%的平均水平。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天然气的比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工业化发展中,缺乏对天然气能源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也是造成“气荒”的重要原因。当前,一些地方单纯从地方利益和领导政绩的角度出发,在对天然气供应能力缺乏论证的情况下,就盲目招商引资,大规模开展“煤改气”、大建天然气产业园、化工基地等,从而导致“无米下锅”的局面。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天然气工业目前尽管仍面临着一些关键因素的制约,如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地区和城市间管网体系等,但天然气价格偏低问题,一直都是一道无法迈过的“坎”。

  我国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监管,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管输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定价方法为成本加合理利润,配气价格则由地方物价部门制定。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准确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

  长期关注天然气生产、消费状况的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盛毅认为,天然气按照热值和其它能源相比,价格相对偏低,这种偏低的价格就进一步鼓励并刺激了人们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矛盾的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法只能以产定需、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一方面通过国内改革和政策引导,使得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的投资逐步加大,提升国内产量,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进口,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量。所谓“节流”,就需要通过科学规划、价格机制、政策调控等手段,有保有压。例如优先发展和保障民用及公共交通等领域天然气的供应,对工业用气及化工用气则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和价格杠杆来调整。

  盛毅同时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更需选择“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国家在天然气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经济的调整,下一阶段中西部地区加工制造业是发展的重点,相应的能源配置也要作调整;东部地区产业在调整,原来对能源大量需求的产业也要调整,使产业区域化分工更加科学,例如,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离气源更近的地方。

 

  然而,天然气消费领域的扩大、用量的激增,使得我们天然气市场的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冬天,我国发生的大范围“气荒”就是其供需矛盾的集中爆发。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发展“低碳风”劲吹的新形势下,国家亟须综合考虑生产、供应、使用等环节因素,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价格杠杆等调控手段,给予天然气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1.jpg

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倒水河定向钻穿越工程近日完工,这段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

  用量激增带来“气短”

  2000年以前,在四川成都市街头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外表华丽的公交车启动加速,一股黑烟(柴油车)便从车尾冒出,路边的行人纷纷掩鼻躲避。然而,如今这样的场景不见了,不论是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印上了一个“CNG”(压缩天然气)的标志。在油价连年上涨的情况下,不少私家车主也悄悄地对爱车作了“油改气手术”。

  除了公共交通和居民生活领域之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节能减排压力之下,四川各地的工业企业“油改气”、“煤改气”越来越多,天然气化工也迅猛发展,川东的达州全力打造“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北的广元提出“气化广元”目标,川南长江边的泸州打造“化工城”……这一切使得四川这个天然气资源大省、产气大省也出现“气短”的问题。

  实际上,四川只是全国天然气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一个缩影。在去年冬天的大范围“气荒”中,重庆主城区日供气缺口20万至30万立方米,长寿、涪陵、万州区三大化工基地受影响;武汉市政府停止56家工商企业和26个出租车加气站的天然气供应,以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杭州1/3城区居民用气受影响,对38家企业实施了临时停供和对2家企业的减供;还有南京、北京、西安……

  天然气将成为低碳经济重要能源

  “气荒”的产生有着诸多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光伏发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远水难解近渴”的局面下,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特征顺应“低碳发展”的需求,因此,其用量的激增、供需矛盾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张烈辉说,与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极少,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是低碳经济范畴中比较理想的能源。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过大,约占2/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童莉霞认为,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可行、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引进力度。现在已有很多烧煤地区改烧天然气,以后要用更多的天然气来替代煤。

  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消费的煤炭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这个量太大,比例也太大,要逐步降低。逐步降低靠什么来补这个空呢?天然气加新能源。天然气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而目前我国天然气在能源结构里面只有不到4%,远低于全世界天然气20%的平均水平。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天然气的比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工业化发展中,缺乏对天然气能源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也是造成“气荒”的重要原因。当前,一些地方单纯从地方利益和领导政绩的角度出发,在对天然气供应能力缺乏论证的情况下,就盲目招商引资,大规模开展“煤改气”、大建天然气产业园、化工基地等,从而导致“无米下锅”的局面。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天然气工业目前尽管仍面临着一些关键因素的制约,如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地区和城市间管网体系等,但天然气价格偏低问题,一直都是一道无法迈过的“坎”。

  我国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监管,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管输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定价方法为成本加合理利润,配气价格则由地方物价部门制定。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准确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

  长期关注天然气生产、消费状况的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盛毅认为,天然气按照热值和其它能源相比,价格相对偏低,这种偏低的价格就进一步鼓励并刺激了人们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矛盾的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法只能以产定需、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一方面通过国内改革和政策引导,使得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的投资逐步加大,提升国内产量,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进口,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量。所谓“节流”,就需要通过科学规划、价格机制、政策调控等手段,有保有压。例如优先发展和保障民用及公共交通等领域天然气的供应,对工业用气及化工用气则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和价格杠杆来调整。

  盛毅同时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更需选择“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国家在天然气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经济的调整,下一阶段中西部地区加工制造业是发展的重点,相应的能源配置也要作调整;东部地区产业在调整,原来对能源大量需求的产业也要调整,使产业区域化分工更加科学,例如,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离气源更近的地方。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