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座核电站正式商运 成为核电国产化新标杆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2584次    时间: 2013-06-13 08:15:31       | 作者:CN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图为建设中的红沿河核电站  厂区三面环海,场地标高在海平面8米以上,处于完整、稳定的花岗岩基底上,采用中广核成熟稳定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东北首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可谓集多种优势于一身。  6月6日,随着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试..

分享到:

  图为建设中的红沿河核

  厂区三面环海,场地标高在海平面8米以上,处于完整、稳定的花岗岩基底上,采用中广核成熟稳定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东北首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可谓集多种优势于一身。

  6月6日,随着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行,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

  “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克服了高寒地区核电建设的重重困难,更最重要的是,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中国广核集团总经理助理、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泉认为。

  纬度提高——

  我国高纬度低温地区首座核电站的建设,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经验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北距沈阳270公里,南距大连110公里,是我国已建和待建核电站中条件最为优越的厂址之一。

  其实,项目于1978年就开始了厂址筛选工作。从那时起,红沿河入海口就被妥善地保护起来,默默地等待着热闹的那一天。没想到,这一等,就是近30年。

  2007年8月,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终于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投资热土。

  “有多个第一可以证明这里的热度。”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说,“国家‘十一五’期间第一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仅一期工程四台机组投资就约为535亿元人民币。”

  有趣的是,这片热土同时面临着严寒的困扰。

  “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30度,平均温度也在零下16度左右,同时,全年还要面对6级以上台风200天。”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安装管理处工程师刘玉涛说,“寒冷气候和地处南方的大亚湾差别太大了。有的南方制造厂没有经验,在测试设备时由于水没排空,有的仪表和压力测量管一下就给冻坏了。”

  在1号机组核岛筏基第三层混凝土浇筑时,也遭遇了困难。最初的应对预案是盖起大棚,棚内用电加热保证施工温度,没想到又遭遇大风,直接就把大棚吹得无法立足。最后不得已,只能降效缓工期处理。困难也倒逼出了技术进步,在其他机组上,如今全部采用A、B、C三层筏基一次性整层浇筑法,仅此一项,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同时,节省工期1个多月。

  “寒冷气候条件对许多技术参数都有影响,在设备吊装、焊接、运送上,我们一步步地克服了多项困难。”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长亮补充说,“我们将为中国其他高纬度低温地区的核电站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国产化提升——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

  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为实现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广核集团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引领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进程。经过岭澳核电站一期的锤炼,特别是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建设,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逐步实现突破。

  “在岭澳核电站二期设备平均国产化率64%的基础上,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还将超过80%。”曾参加过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的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亮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2010年12月18日,由中国一重集团大连基地制造的红沿河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厂,这是我国首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原来百万千瓦级的核电设备大型锻件都要从国外进口,曾经因为锻件从日本运不过来,让我们备受煎熬。”谈起国产化,中国一重公司红沿河项目经理孟祥东非常有底气,“我们自主研发加上红沿河公司驻厂监造,如今已经攻克了大型铸锻件的难关,可以批量化生产核岛锻件,改变了被人‘掐脖子’的局面。”

  依托红沿河项目,核电制造国产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上海电气为红沿河1号机组制造了蒸汽发生器,陕西柴油机集团首次制造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广利核公司首次全面承担非核级DCS(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制造。

  此外,特变电工集团沈阳变压器厂还提供了1—4号机组的主变压器,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公司则提供3、4号机组循环水泵、安注泵等36台设备。“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大连本地以及省内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而言也是个难得的机遇。”大连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宋金伦表示。

  在岭澳二期、宁德一期、红沿河一期等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等三大动力集团及其所属企业为代表,包括中国一重、二重等在内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核电产业整体竞争力,打破了国外垄断,奠定了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新技术ACPR1000+的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法国、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不多的几个拥有整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建成时,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设备国产化比率将达到近90%。

  安全升级——

  创新机制保障安全,国内首创对最小作业单元实现风险全面排查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大到几百吨重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小到一个螺丝钉,都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

  在多台开工机组交叉建设的复杂情况下,红沿河公司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倡导“一次把事情做好,人人都是一道屏障”、“按程序办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同时,公司还进行了多项安全管理机制创新。

  “地点:BC列3—4轴;作业内容:设备管道安装;人数:4;风险:高危动火作业;巡视频度:必查必到;施工单位:东电一;作业点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联系方式……”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刘玉庆把厚厚一沓现场施工统计表展示在记者眼前,他说:“在核电建设大迈步的今天,对安全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在国内首先创造了最小作业单元风险控制表,只要有人施工的地方,就记录下来,并按照风险程度分析,由专家组团队每天按表巡视,成功对风险实现了全面排查。”

  此外,红沿河安全监督团队还创造性地实行了高风险作业信息申请表、非工作时间作业信息申请表等一系列预警机制,对一切存在隐患的行为实现监督前置。

  “2012年,我们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零火灾、零消防事件的安全目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我相信,红沿河的安全管理经验将对未来核电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刘玉庆说。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