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页岩气需要放开资源让资金流进来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7429次    时间: 2013-08-20 08:11:2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因为页岩气而从天然气进口国变为了出口国,很多国家都希望复制这一道路。中国需要尝试发展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吗?  陈卫东:世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占比为24%,而中国只有5%。如今,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带来了恶劣的环境..

分享到: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因为页岩气而从天然气进口国变为了出口国,很多国家都希望复制这一道路。中国需要尝试发展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吗?

  陈卫东:世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占比为24%,而中国只有5%。如今,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带来了恶劣的环境问题。现在,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要提高天然气的比重,这就是页岩气为什么被关注的原因。因为,当前,我们最应该改变的是增加天然气的供给和消费。上世纪80年代的那轮煤改气、煤改电,推迟了几十年,现在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当时全世界煤炭价格差不多的时期,我们没有用气,如今,这个改革窗口期已经错过了。现在,全世界已经进入天然气时代,中国还在煤炭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能否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

  陈卫东:尼克松喊“能源独立”喊了40年,但真正改变这个格局却是企业家个体,他们依靠企业家精神和美国的市场氛围,实现了页岩气的低成本。成功的因素是一个组合和积累,这就是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必然性。偶然性就是乔治·米歇尔这个老头。如果他不坚持探索,或者,后面没有更有财力的公司把页岩气的投资扩大,也不会有现在的革命。

  从目前来看,中国开发页岩气要有耐心。因为整个环境包括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水资源等可使用资源都不同。从地理环境来看,人家是平原,我们是山区,而且气层埋藏深度不同;人家有完整的社会分工,我们没有;人家有强大、成熟的资本市场,我们也没有。从资源和市场来看,人家是完全市场化的,而我们的上游还是“三桶油半”垄断。美国页岩气的革命不是政府的手推出来的,而是市场化的结果。

  天然气是通向新能源转型的桥梁

  《中国经济周刊》:就现状来看,中国页岩气能否形成规模化产出,并带来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

  陈卫东:从目前的状况来看,10年不会形成规模,除非我们做根本性的体制改革,放开资源让资金流进来。目前,中国投资页岩气的主要是国企。有人说国企很有钱,但其实中国很缺钱。如果这些国企的钱流进页岩气,不能持续流出来,这个钱是不可持续的。在第二轮页岩气招投标中,允许民企进来,撕一个口子是对的,但是不可持续。因为,所有的好区块都在中石油、中石化手里,他们占着了,就划不出来了。要打破资源上的垄断还是涉及到整个体制的问题。在中国,金融、能源、电信等,这些都是资源垄断,而且这些资源垄断是不需要技术进步的。但是,页岩气不同,它很讲究成本,讲成本就需要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如果我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领域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我国能源转型应该如何选择?

  陈卫东:如果长期开发不起来,在两三代人后,石油可能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新的能源会出来。人们不再使用石油,而是会使用更高效、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能源。

  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转型,第一次是薪柴到煤炭,第二次是煤炭到石油。现在,我们处于没有能源主导的能源时代,并即将进入下一个时代。两次能源转型我们看到的规律是,能源将从单位能源密度低的能源转为单位能源密度高的能源。比如,同体积的煤炭密度比柴火高,石油比煤炭高。

  我们也看到一个短暂的发展方向。上世纪80年代,我们核电开始发展,核单位体积的能量比石油高多了,但核电由于技术不完备、核事故的危害性,很多国家不敢用核电或放缓发展核电的步伐。中国放缓不得,因为没有更好的能源。

  现阶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是一个趋势。但它们使用成本更高,而且核心技术——储能技术没有突破。再者,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是不连续的,如果要大规模商业化使用,必须要电力调峰,这就需要天然气发电来配合。

  进入第三次能源转型的这段时期,可再生低碳多元化能源一定需要天然气作为桥梁,这就是中国天然气一定要走上去的原因。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