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研制的世界首台首套设备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和市场垄断,却遭对手价格战的“围剿”,单价从20万元左右狂降至低于成本价的4万元左右。
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似乎成了企业创新之困。是束手就擒,还是绝地反击?与以往不同,这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工集团)北重集团在“长大变强”中学会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开始组织实施P92(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反倾销工作。
从去年5月10日商务部立案调查,到今年5月9日终裁公布,北重集团在一年里成功打破了外方在我国P92钢管市场的主导地位,将欧盟、美国、日本的众多企业纳入制裁范围,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5年政策保护期,提升了我国特殊钢产品的市场话语权。
敌不过成熟市场的北重之困
“我们这是世界首台首套设备,如果价格降到每吨4万元,那是亏损经营,投巨资建设的项目后续发展将遇到极大困难。”谈及提出反倾销诉讼的初衷,北重集团国内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凌雨田说得很实在。
2009年7月,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3.6万吨垂直挤压机在北重集团成功挤压出第一根合格的厚壁无缝钢管,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我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领域,彻底打破了欧盟、美国等多年来的技术和市场垄断,成功填补了P92钢管产品的国产化空白。
万吨级重型装备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标志,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诸多难题,属于“极端制造”领域。此前美国、德国、日本几乎垄断了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
3.6万吨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项目是兵工集团“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项目,也是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和十大基础制造装备之一,对于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提升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伸向了这个“新生儿”——国外竞争对手大幅度降低出口至我国的P92钢管价格,意在继续维持其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据中国锻压协会不完全统计,2009—2012年,进口P92钢管吨单价从20万元左右狂降至4万元左右。
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在过去十年里,北重集团还没来得及品尝创新带来的甘醇,却因敌不过成熟市场,一次次“受伤”。
十余年前,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超高压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就在开始生产时,每吨约10万的超高压管一下子狂降到2万元。刚刚萌芽的超高压管夭折了。
继续向前,还是在产业低端挣扎?北重之问,成为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之问。
绝地反击对阵竞争对手
“我们当时没有对超高压管提出反倾销诉讼,因为那时相关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企业权益,而且涉及厂家多,证据难以搜集。”凌雨田说,这次不一样,因为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提起诉讼时,国内只有北重集团实现了批量生产,证据搜集要容易些。
北重集团决策层多方谋划,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权益,独立承担起我国P92钢管对阵欧盟、美国等竞争对手的重任。
2013年1月7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有关人士来北重集团调查研究后认为,国外企业的降价行为形成了其在本土和在我国市场销售价格严重背离的事实,倾销意图明显,意在打压以北重集团为代表的国内P92钢管产业发展,外方行径符合反倾销调查。
这是北重集团的首次国际贸易法律诉讼,凌雨田说,集团为此成立了由国内国际贸易公司牵头,市场部、财务部、特殊钢分公司、特种钢管厂、特种钢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对接代理诉讼律师事务所,协同制定了工作计划,并于2013年3月向商务部提交诉原产于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口P92钢管倾销调查申请。商务部于当年5月10日立案开始反倾销调查。
2013年12月13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初裁认定原产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进口P92钢管存在倾销,中国P92钢管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自2013年12月17日起,我国海关对进口P92钢管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一波三折后赢得市场
初裁后,被诉外方公司纷纷组织专业律师团队应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多项证据抗辩。
凌雨田回忆,外方抗辩问题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外方认为我国P92钢管市场需求下降,这是北重集团P92钢管经营难的直接因素;二是北重集团在前3年调查期内降价幅度高于外方,外方认为是北重集团降价在先,进口P92钢管被迫降价。
为此,北重集团国内国际贸易公司协调集团公司相关人员,从华电设计院、中电联等单位调取2009—2013年全国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装机数据,以证实国内市场P92钢管消费量保持稳定;编制集团公司P92钢管历年调价报告,以证明市场定价机制由进口产品主导,北重集团被迫跟随降价。
今年5月9日,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决定自5月10日起,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自2014年5月10日起5年。
“今年一季度,公司收到的P92钢管产品询价增多、订单增多,价格合理回升。终裁胜诉后,销量预计将出现大的改观。”凌雨田说,对于企业来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就需要企业有国际化的思维,采取国际化手段去发展。
近两年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增多,但多数是我国企业受到外方制裁。
“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积累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或者说依靠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实力后,在公平贸易规则下才能赢得市场。”北重集团副总经理雷丙旺如此阐述本次诉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