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小规模试水:谁能抓住10亿吨排放背后的企业?
责任编辑:zoko    浏览:1213次    时间: 2014-06-24 12:53:07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随着国内试点市场的发展,立足于现货市场之上的碳金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近期举办的地坛论坛和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碳金融成为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发展碳金融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据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介绍,目..

分享到:

随着国内试点市场的发展,立足于现货市场之上的碳金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近期举办的地坛论坛和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碳金融成为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

发展碳金融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据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介绍,目前全国碳市场设计已提上日程,计划在3-5年内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进一步表示,下一步计划把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吸引到碳市场中,特别是从7个试点开始做起,探索如何在现货的基础上做期货,真正把市场潜力发挥出来。“作为起步阶段,肯定还是现货,这样比较稳,这也是我们第一阶段要做的工作,下一步阶段的重点可能在碳金融、碳排放权期货方面做一个探索,要有一个过程。”苏伟说。

而建设全国市场、发展碳金融,各方的关注点之一是将来的市场交易落在何处?对此,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表示,统一的市场不一定意味着统一的交易品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靳国良也认为统一的碳市场并不是统一交易所。

而各个试点市场和相关参与方已开始碳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以期在未来的全国碳市场中占有先机。

碳期货仍有待时日

碳期货的推出时机,市场各方仍态度谨慎。

在6个试点碳市场流动性低迷的情况下,碳期货被多方寄予厚望。美国洲际交易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表示,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只有期货市场才可以发现价格,现货价格是发现不了价格的。”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期货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2013年我们累计的成交量是20.6亿手,年均增速10%左右,成交金额年均增速25%左右,持仓量增速更快,年均增速大概40%。从各项指标来看,我们期货市场都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分析研究部部长黄小平介绍说,“目前我国期货品种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我们有四个期货交易所,大概有42个期货品种,涉及到农产品(000061,股吧)、工业品、金融产品各个方面。碳排放权是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一个品种。但从经济深度,现货深度来看,我们国家的期货市场所处的阶段可能跟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当。未来我们的期货市场可能会进入黄金的发展时间。”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认为,从碳市场的角度来讲,配额履约有一个期限的配置,CCER的开发也需要一个周期,在交易产品上需要进行创新。因此探索一些新的交易产品,供企业管理自身价值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对于碳期货的推出时机,市场各方仍态度谨慎。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说:“在目前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不要把金融机构期望放得太高,我们中国大妈去买黄金可以,买碳不可能。”他认为当前阶段政府应当在碳金融的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他建议政府拿出公共资金,作为碳市场主体之一参与交易,起到示范作用;其次稳定市场效应,回购或者增量减量。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执行总经理裴晓明也认为,目前市场还处在非常初级阶段,交易本身是现货,主体比较单一,未来可以先推出一些远期、碳资产的融资,保险(放心保)等不会让企业有大多负担的产品。

小规模碳金融试水

金融机构现有的KPI考核体系不支撑创新。

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均表现了对碳期货的期待,但以市场发展现状来看,碳期货产品成型尚需时日。不过,一些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已在碳金融领域进行了一些“微创新”。

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碳金融进展之一是,5月份中广核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发行的中国第一个碳债券。

作为参与方之一,深圳排交所总裁陈海鸥说,“我们非常吃惊的看到碳债券的发行在国内国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中引起的巨大反响,碳真的走进了我们的金融产品当中,该领域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市场和方向。”

陈海鸥说,通过碳债券的推出,他们发现有非常多的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与专业储备。不过,对于这些专业机构来说,开展碳金融业务方面仍需更多支持。

“事实上,银行体系、金融机构现有的KPI考核体系是不支撑在银行的基层层面做更多金融探索和创新。现实问题是,我们在做碳金融的产品创新和实践时,由支行、分行直接接洽项目的机构,它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收益。其实,这也是整个低碳金融产业,碳金融领域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陈海鸥说,由此,她呼吁金融机构的总部要给各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各个创新的支行、分行更多支持。

浦发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在解释碳债券的产品结构时也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国内第一单与碳资产的价格进行挂钩的债券产品,可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来关注碳市场的发展。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杨斌认为碳债券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对未来的CCER市场非常看好,而是因其良好的流动性。

“我个人认为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一个纯的碳债券,虽然它发行的企业是中广核风电,与减排有直接关联的,但是它的资产只是拿出来了一部分,所以未来还有更多的延伸,例如整个碳资产的证券化。这个业务我们认为未来在水电、风电和其他的一些资产当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尝试,所以它也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市场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也在信贷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努力扩大绿色金融市场份额。据兴业银行总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梁平瑞介绍,今年兴业银行新增的公司业务贷款总的规模900多亿,其中150亿的信贷规模专门应用于环保及节能减排领域,兴业对每一项业务都有财务倾斜和财务支持。目前,兴业银行全行有接近200名专业的绿色产品金融经理和风险经理。“我们希望能够在碳资产的质押,特别是将碳资产作为主体质押品来进行质押融资,以及通过碳交易、排放权交易衍生出新的银行产品,比如发债、期货、基金等。”梁平瑞称。

碳金融最终服务实体经济

10亿吨是一个实体经济。

不过,尽管金融机构对碳金融抱有积极的态度,落实到碳市场的主体企业上,却仍存在一些微观层面的障碍。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气侯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监陈晓燕说:“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碳管理,实际上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或者是哪个部门去负责。企业大部分都会把碳的管理工作交给环境管理部门。有些企业设立了可持续发展部门,但很多负责的人员实际上层级并不是很高,在进行投资决策和预算制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

对此,安永提出了一套能源排放成本优化工具,用来帮助企业管理好自己的碳资产。“这个工具它的一个目的是很好的评估自己能效减排的投资,另外可以降低能源排放的成本;同时,会在企业的预算编制的前期就把这方面的投资纳入其中。”陈晓燕说。

美国洲际交易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表示,回归本质,要记住碳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要把聚光灯聚焦在富士康、华为这样的实体经济上。“事实上,现在中国的碳市场已有10亿吨,这10亿吨是一个实体经济,但从交易上来说都没有进行一个价格保护。实体经济在呼唤金融专家提供帮助和服务,只要把这10亿吨后面的企业服务好了,这就是交易所或者投资人挣钱的机会。”黄杰夫称。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