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不能把减碳搞成计划经济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96次    时间: 2021-11-12 09:36:5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降碳不能急转弯,从现在和未来看,本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很大,既要考虑增长的需要,又要适当的降碳,在发展中降碳,不能放慢发展损害就业,甚至停止发展去降碳,这是不对的。此次大宗商品涨价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缘政治博弈的原因。今年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什..

关键词:周天 不能 计划经济
分享到:

降碳不能急转弯,从现在和未来看,本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很大,既要考虑增长的需要,又要适当的降碳,在发展中降碳,不能放慢发展损害就业,甚至停止发展去降碳,这是不对的。

此次大宗商品涨价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缘政治博弈的原因。

今年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什么?一是大宗商品到年初二三月份就开始涨,一直涨到9月份。第二个就是突然10月份开始拉闸限电,那就是说电不够了。第一个事件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第二个就电力价格上涨,就是两个上涨,还有一个拉闸限电事件。

大宗商品的涨价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在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比如煤炭涨价,后来煤炭跌得不行了,有些省就制定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比如山西的煤炭。后来各省向山西学习,把很多煤矿都集中到国有。国有以后整个煤炭的供给侧生产主体数量减少,所有制结构变化,供给主体减少,集中度提高,这是一。

第二个不论是煤炭还是其他矿业产品还有金属矿等等,都遇到了一个生态环境安全,各类矿山整治,进一步使煤炭等大宗矿业产品的生产集中度提高了。整治的时候整治的是小的、有竞争性的东西,供给规模减少,再加上去产能。GDP能源消耗控制约束目标和能源总量减少目标双控下,它又成为减少煤矿和煤电计划控制的原因,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能干这个事。要把总量分解下去。

今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缘政治博弈和贸易战,使大宗商品特别是内部煤价上涨得到了外部竞争减弱的契机。澳大利亚的煤和其他一些煤进口受到影响,或者进口了以后在船上卸不下来等,遇所以煤价就上来了。

美国面临不进口中国的产品通货膨胀会更严重,也形成了一个关税被自己吸收的局面。

第一个电价,煤价是从几百块钱涨到1600、1700了。国家发改委10月15日起,2021年年度后续增量月度活跃的煤电基准价加减20%,也就是说你可以往下浮,也可以上浮20%,但肯定是没有下浮的,几乎全部是上浮的。江苏、浙江、山东、新疆等地上调电价,顶格上浮都是20%。

从生产结构看产业集中度高,垄断性强,而煤炭企业电网和发电企业的这一次博弈,就是拉闸限电,是国有经济内部竞争与垄断,供给需求的博弈。这不是一个竞争性市场板块和市场性板块的博弈,而是因为煤炭企业垄断度提高了,突然一下子压产能往发电企业提价了,在没有放开之前发电企业的电又被电网给压住了,它们之间形成博弈,最后没办法发改委才把电价上下出了那么一个文件,终于部分让市场去调节了。

大部分轻加工工业制造、商业生产和出口企业,基本是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其集中度低、竞争程度高,所以在上游国有垄断与民营竞争投入产出供应链非均衡的市场结构中,出现了一种传导过程。意思就是上游是国有,用垄断力量跟非国有企业竞争,集中度高,民营很分散,其跟上游的讨价还价能力是很低的,又供应紧张,造成了一个失衡的格局,所以有这个传导过程。

上游价格上涨无法用竞争平抑,只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控制可能使供给更加短缺。你这个不够了我去压价,当然这次电价实在是没压住,就放开了。但有的就是我去找你约谈,约谈是一种行政手段,下游分散和竞争性的民营厂商,无法与上游的国有和集中度高的生产供应厂商讨价还价。我是制造空调的,空调需要用铁板,要找钢铁厂,大部分国有的钢铁厂是垄断的,那我就这个价了,你要不要吧。

中国出口品因供给和需求和美国消费品价格上涨,即使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还能增加出口,它的通货膨胀给你消化掉了,而且它转嫁了关税。美国为什么回过头要与我们谈判?经济学的道理是这样的,如果需求很低,没有通货膨胀,价格低迷,那关税的成本要由生产者和出口者负担。如果需求变得很旺,通货膨胀很厉害,需求大于供给,实际上增加的关税就转嫁给国内的消费者了。美国面临的两难是什么?不进口中国的产品通货膨胀会更严重,更是创造了一个关税被美国自己吸收的局面。而大规模进口但不向中国出口它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产品,又平衡不了贸易逆差。中国2020年芯片进口了多少?370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了1700亿美元,石油2020年也进口了1700亿美元。

缩小中美贸易逆差,美国如果不向中国出口最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失去了最大的一个平衡部分。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比如从巴西等其他的地区进口,美国的油气又有俄罗斯和中东在竞争。2020年中美贸易逆差在扩大,2021年我估计到年底,如果控制不力,美国不积极向中国出口有竞争能力的产品,逆差有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规模。

此轮电价如果涨幅在20%到30%之间,对CPI的拉动影响可能在1%到1.5%。

消费价格、消费品价格上涨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宝洁旗下的海飞丝4月份上调了10%到20%,联合利华两家又要上涨15%,这就是消费的其他用品了,这是食品、消耗品。今天国内家用空调价格比上年上涨了20%,这肯定是板材这些东西上涨引起的。1998年一直到2020年消费价格的上涨,大概平均在2%左右,最高的也就是2010年、2011年这两年高一点,有一年好像是5%左右。

1998年以后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是资产品价格的上涨,房价复合上涨率大概是9%左右,土地大概复合上涨率19%左右。现在已经处于经济主力人口收缩的阶段,正常情况下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小, 就像日本一样,低迷的压力较大。但如果是上游、下游生产和供应结构不进行改革和调整,就会发生投入产出供应销售这种二元体制扭曲,造成这种特殊的消费品的通货膨胀,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当然应该同时减碳,但是不能影响我们致富。

从上面来看,很大的是生态环境,特别是减碳引起的,特别是限电。因为电价是其他制造和服务价格上涨的成本传导机制,所以限电限碳,特别是限碳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咱们计生委的说法,中国主动减少了4亿人口。少生4亿人口是降了多少碳啊。我认为中国在气候谈判的时候要说这个事。我们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人口基金会拿了5000万美元来,让我们减少人口。我们那时候外汇才多少,据说领导人出国外汇都很紧张。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出钱让我们减人口,我们已经减了4亿人口了,这4亿人口要在的话,每天得用多少电、多少碳的排放?中国森林覆盖率1949年是8.6%,2006年到18.21%,2020年达到了24%,中国在减碳方面已经做得很多了。

中国有的是未开发和利用的农业土地,沙漠、盐碱地、荒地,中国在国内调节水资源,与世界六大调水强国和欧盟相比,规模很小,人均水平很低;再增加5亿亩耕地,0.5亿亩园地和1.5亿亩建设用地,还要有非常宽裕的水资源和国土。但我们还是从国外进口了1700亿美元和1/5多的粮食,中国少用了化肥,牺牲自己的农业发展,维持了其他国家的碳利用及其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中国现在正在研究减碳的技术和产业化,并努力降低新技术的成本。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减碳的技术要比中国目前的技术先进得多,这些技术很可能向中国封锁,或者要支付相当高昂使用专利的成本。

中国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汽车和住房条件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美国每百户200辆汽车,欧洲、日本、韩国都是150到160辆,俄罗斯是100辆,中国现在是多少?农村每百户大概24辆,城镇居民每百户也就是47辆、48辆。我们未富先老,未富先要减碳,可能对中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一面。先发国家强烈要求后发国家与他们一样强度的降碳,这是世界富国富人社会的偏好,后发国家的大部分人口很难实现共同富裕。降碳与共同富裕是两难。因为越降碳,就业机会越少,穷国创造财富越少。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富裕就是财富,是要有丰富的耐用消费品,汽车高品质和功能区齐全的住宅还需要增长,可能还需要相应的碳排放。

当然中国与全球各国一样应该同时减碳,但是不能影响中国致富,这应该是个原则。所以减碳应对,减碳不能变成一种计划经济,降碳过程和结果不能变成国有经济的盛宴,要进行改革,这是一条原则。

所以要加大供应链垄断与竞争的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竞争化的改革。如果不进行改革,上涨垄断向下游竞争传导的通货膨胀收紧会对大量竞争性的中小企业,形成不断的挤压。

就是流动性不收紧,发生通货膨胀钱还是跑到上游的国有和房地产,制造业还是没起来,出口企业竞争性企业还是扭曲的格局。所以降碳不能急转弯,从现在和未来看,本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既要考虑增长的需要,又要适当的降碳,在发展中降碳,不能放慢发展损害就业,甚至停止发展去降碳,这是不对的。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可能加大经济成本和对增长产生下行压力的政策出台,应当仿真模拟其下行甚至突发,如拉闸限电这样的冲击可能。应当考虑、设计和安排对冲政策和机制。我们现在没有对冲,生态、环保一次一次的冲击,但是把它对就业和增长的影响怎样平衡,没有对冲机制,这可能是被宏观调控和政策组合出台所非常忽视的一个问题。

最后要提到的是,我觉得中央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常会不久前开会提出缓税2000亿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对实在受不了涨价冲击的这种中小微企业要返税政策,要精准、快达、快享,就是企业申报返税流程要简化,不要在中间环节使返税政策打折扣。此外政策落地时要快,要精准到位不能拖,因为返税期也就这么几个月,赶紧把政策落实下去。鉴于一些地方可能存在骗取享受返税政策,这个要有一些办法。

一是税务部门抓紧对返税对象进行梳理。出台返税企业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宜过严,但也不宜过宽。二是严把审核关,真正为企业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第三要做好宣传,让符合返税标准的这些中小企业密切关注出台的政策,及时做好申报。

还是两个事引起的,一个大宗商品涨价,还有一个是拉闸限电,电价上涨导致的,国常会紧急出台这么一个政策,看看能救一点就救一点,要不然很多企业就倒闭了。

其实,税务部门要加大由于国有资源性企业上游涨价得到得利益的增值和所得等征税,因为上游资源性企业通过垄断涨价已经从中小微企业转移了比2000亿元更多的利益。这2000亿对中小微企业就不要缓了,而是直接改成减税可能更为公平。

文章原为10月29日网易“方向大会”暨网易研究局成立5周年庆上作者的发言。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