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环渤海“三省一市”累计修复滨海湿地8891公顷;……“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为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十四五’需着力推动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近日,生态环境部..
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环渤海“三省一市”累计修复滨海湿地8891公顷; …… “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为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十四五’需着力推动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力争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20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王东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就水污染防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王东认为,“水十条”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总体上,“十三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增加了17.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9.1个百分点;2804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10363个问题整改,10638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98.2%;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全部消劣,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环渤海“三省一市”累计修复滨海湿地8891公顷,整治修复岸线132公里;完成15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需更新改造的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完成更新改造;累计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26.3万多个。 “2021年,国家作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王东举例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为1.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数据显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的治理成效显著,用各国可比的理化指标分析表明,当前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021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筛选出马踏湖、新安江等18个美丽河湖案例,目前已在生态环境部“一网双微”上宣传推介相关案例经验材料,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把我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1年)》于2021年年底发布,明确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的支持方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通过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生态补偿试点奖励资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金和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资金等加大对地方生态环保的支持力度。其中,2016—2020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共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700多亿元,支持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0余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 王东表示,对于下一步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将推进从理化指标的水质改善向“三水”统筹的水生态健康恢复转变,要更加注重水生态系统保护,以河湖为统领,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为支撑,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王东认为,在明确目标、规划任务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多元共治的制度保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期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依据“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落实地方政府对水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企事业单位依法落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公开环境治理信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专家建言献策,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监督,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每个行业都应该作出贡献,污水处理行业也不例外。 有研究指出,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化粪池等厌氧过程、生化池生物脱氮过程以及污水收集和处理过程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碳排放环节。”王东称,对于污水处理全行业而言,应注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能源和物料消耗。 在王东看来,还可以因地制宜鼓励各地采取一些碳减排措施。 一方面是加强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的收集及利用,污水处理协同有机废弃物处置,使产生的沼气转化成电能用于污水处理的能源需要,利用发酵污泥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在满足有机废弃物安全处理处置、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再生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碳减排。 另一方面是以污水处理厂尾水为水源,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后,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景观环境、农田灌溉等领域,可缓解区域引调水、自来水的供应压力。 “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王东认为,在水环境方面,巩固深化污染减排成果,着力突破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瓶颈,顺应老百姓景观、休闲、游泳等亲水需求,力争实现“人水和谐”。 在水资源方面,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重要水体的生态用水底线并推动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得到有效保障,力争实现“有河有水”。 在水生态方面,按照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完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积极开展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河湖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力争实现“有鱼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