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多元”不是乱来,播报新闻慎用方言
责任编辑:chinalng 浏览:1033次 时间: 2008-02-17 10:03:18 | 作者:LNG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广播电视播音员用不用普通话播报竟闹得满城风雨,这事儿竟然也成了新闻,不禁令人唏嘘。 第一个感喟:我们真的进入了“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了,我们百姓正在享受“承认差异,尊重多元”的民主文化。遇事儿人人可以表态发言,可以各抒己见,这不是坏事,这恰恰是..
广播电视播音员用不用普通话播报竟闹得满城风雨,这事儿竟然也成了新闻,不禁令人唏嘘。 第一个感喟:我们真的进入了“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了,我们百姓正在享受“承认差异,尊重多元”的民主文化。遇事儿人人可以表态发言,可以各抒己见,这不是坏事,这恰恰是社会日益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二个感喟是:讨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一定要以理服人,一定要坚持原则,一定要熟悉情况。换言之,一要据实,二要讲理,三呢,最好要专业。 从相关新闻来看,这场讨论直接起因是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政策,即,“未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用方言播出节目”。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近年来的广播和电视节目里,方言使用越来越多,有些“滥”的苗头已经出现。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见仁见智,我只想从语言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两方面谈些看法。 先说语言发展规律。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语言,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地区、地域形成的语言,乃地方语,乃方言。而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语言,如果自上而下规范,则是“车同轨,书同文”之举,则会成为“标准话”、“国语”——我们现在普及推广的普通话便是。这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都会起着相当的促进作用,犹如国家统一度量衡一样。就中国的普通话而言,这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说得再严肃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一项国策,是国家意志。这几十年里,我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做着推广普通话和普及简化字的工作,大有成效,不仅在我国内地,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多对此高度认同。毕竟,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其“通用性”越强,就越受欢迎,获益面就越广,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贡献度就越大。从这个规则、规律角度去看,广播、电视播报时,当然应首选普通话,无可厚非。况且,我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进行播音早有规定。既如此,这属执行层面的事,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要进行学术讨论,也应在学术、理论的范畴内进行。这不是不民主,恰是尊重民主——尊重法律、尊重国策就是尊重民主。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港台同胞来内地,就已十分尊重我们的普通话和文字改革了,目前台港澳地区已大规模出售大陆的简化字出版物,大受欢迎;我们的普通话在台港澳地区也广泛适用,并无障碍;甚至在欧美等国家,普通话也广受欢迎,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还有,在联合国,官方语言便有中国普通话。这样的语言规则、环境和走向之下,对普通话的强调,特别是对公共媒体的使用普通话的强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再说新闻传播规律。新闻的目的是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要使受众面越大越好,使用的语言工具当然是懂的人越多越好。什么语言通用,是“语言硬通货”,什么语言受众面就最大。这便是全球文字覆盖呈“霸权”之势乃英语语言的缘故。就我国而言,这个“语言硬通货”便是普通话。经过几十年普及推广,现在国人不懂普通话的越来越少。因此,理所当然,我们坚决赞成用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此外,现在社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即便方言地区亦是如此。用普通话播报,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最大化。这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一些人的“方言收视收听率高”的论点。我倒以为,相对于新闻这种大众传播来说,一些文艺节目如电视剧,则可网开一面,需要的不妨使用方言。但也应控制为好。因为,影视广播节目,也不应满足“窄众传播”而应着眼于更多的人去看去听啊。最后想说大众传播工具,理应是执行语效果规范的表率。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广播电视上,方言越少越好。 “多元”并不是乱来,“差异”并不排斥规矩。推广普及普通话,也应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