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形势分析及2008年展望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299次    时间: 2008-03-05 08:13:5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一) 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状况  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快速增长,估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11.5%左右,已连续5年超过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世界经济受美国经济回落的影响,增速有所减缓,但仍处在上升阶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

分享到:
 (一) 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状况

  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快速增长,估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11.5%左右,已连续5年超过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世界经济受美国经济回落的影响,增速有所减缓,但仍处在上升阶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全年将增长5.2%。

  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稳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步上升。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的均衡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市场联系十分紧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调剂国内余缺、平衡供需关系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内外市场价格联动效应越发明显,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因此,我们认为,2007年的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是与宏观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市场发展既没有超前,造成明显过剩,也没有滞后,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可以说,2007年以来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是快速、平稳的,也是适度的。

  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核算,2007年1~9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5.8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同比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见图1)。同期,中图12004~2007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各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变化情况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平均值为55.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也属于较高的水平,说明市场发展仍处在快速增长的区间。一方面,市场发展表现出稳步较快增长的特征。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速第一季度为19.4%、上半年为19.7%、前三季度为19.4%,总体表现出稳步较快增长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作用下,市场增势呈现高位趋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速1~8月份为19.7%、1~9月份为19.4%,比2007年1~7月最高的增速分别回落0.2和0.5个百分点。预计第四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将继续呈现高位回稳、增势减缓的走势。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超过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左右。

  (二)内需增势强劲,外需对市场需求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快增长,拉动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旺盛,形成强劲的内需拉动力。如主要消耗生产资料的重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基本保持在28%的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另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监测我们注意到,前三季度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9.8%和59.3%,比上年同期分别高1.9和0.4个百分点,显示出2007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内需增势强劲的特征。1~9月份国内市场需求量钢材超过3.7亿吨,同比增长18.9%,煤炭达到17.2亿吨,同比增长12.8%,水泥也超过9.8亿吨,同比增长20.8%,汽车达到611万辆,增长24%,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钢材、煤炭、水泥、汽车分别提高0.5、0.3、1.9和0.2个百分点。

  同时,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市场需求全球化特征更为突出,出口需求增长迅速。2007年1~9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出口平均增长31.5%,出口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上升到6.8%,拉动市场总需求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钢材出口4952万吨,同比增长73.3%,占钢材市场总需求的比重达到11.7%,拉动钢材总需求增速提高6.1个百分点。

  (三)市场供需平衡稳定,市场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类等基础产品的稳定供应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能源等基础原材料的资源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明显缓解,市场供需平衡稳定,供需差率维持在2~3个百分点。

  市场平衡发展,是供需双方调整的结果。一方面,控制产能扩张,淘汰落后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供给增长速度趋稳。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计算,2007年1~9月份,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生产量平均增长18.0%,比2007年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1.1和0.3个百分点。如,煤炭产量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4.8%逐步回落到第三季度的11%,焦炭也由23.7%回落到19.4%;铁矿石产量增速由第一季度的33.9%逐步回落到第三季度的22.9%,钢材也由26.2%回落到24%。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加快,1~9月份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市场总需求平均增长17.1%,比2006年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发展的均衡平稳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多数产品需求增速变化很小,只有石油及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产品需求增速提高并带动市场总需求增速提高。如,1~9月份原油的市场总需求增长6%、钢材的市场总需求增长23.4%、水泥的国内消费需求增长20.8%,与2006年增速相比分别提高1.6、1.1和1.6个百分点。

  (四)价格保持高位波动稳步上升的走势

  2007年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基础原材料资源偏紧,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呈现高位坚挺或震荡上扬的行情,促使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维持高位中继续攀升的走势。

  价格走势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高位坚挺适度上扬。2007年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累计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3.6%,比年初仅上升1.9%,也就是说2007年1~9月份仅有1.9个百分点是新的涨价因素。二是振幅较小,走势平稳。各月环比(与上月相比)1、2月份保持平稳,3月份上升0.3%、4月份上升0.9%、5月份上升1.2%、6月份略下降0.3%、7月份上升0.3%、8月份上升1.0%、9月份上升1.2%,各月升降波动幅度没有超过1.3%。三是高位波动稳中趋升。从2007年各月定基比(与2000年12月相比)走势看,1、2月份均上升20.2%、3月份上升20.5%、4月份上升21.5%、5月份上升23.6%,达到新的历史高位;6月份上升21.1%、7月份上升21.0%、8月份上升22.3%、9月份上升23.7%,再次突破历史高位。

  从品种结构上来看,拉动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高位攀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平均价格同比上升1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主要有色金属平均价格同比上升13.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近1个百分点。另外,主要化工产品、能源产品及部分建筑材料等产品的价格也维持高位坚挺或略有上涨,支撑着整个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保持高位坚挺、震荡上扬。

  当前,一方面是旺盛的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格局和高成本支撑下的高位坚挺的生产资料价格态势;另一方面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市场发展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对生产资料价格影响大的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主要品种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再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基本保持高位坚挺、小幅振荡的走势,虽然进一步上升的势头已经减弱,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走势,与上年相比全年价格总水平升幅在3.8%左右。

  (五)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

  在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契机下,国有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据财政部公布的资料,2007年以来国有企业销售和利润大幅提高。1~9月,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有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64.9%、64.7%、59.5%;国有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7.6%;国有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4%;国有施工、房地产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5.5%。另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34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财务资料统计,1~9月份共实现商品销售利润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1%,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高的时期。

  二 市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建议

  在又好又快的发展形势下,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仍面临着怎样保持市场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可持续发展,如何与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与转变流通方式相适应,以及如何处理好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调控政策与有效控制价格水平过度上涨、保障市场供需平衡协调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未来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对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重视和处理好。

  一是从全球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上看,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仍处在扩张期,要处理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与我国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

  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产资料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2%。要处理好保持市场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是近两年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日益成为生产资料价格高位振荡稳步攀升的刚性因素。当前节能减排政策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要处理好贯彻节能减排政策与有效控制价格水平过度上涨的关系。

  四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诸如,商品代理制、佣金制、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各种新型流通方式的出现,正在不断推进流通方式的变革、促进流通业态的提升。要加强生产资料流通工作,正确处理好市场发展与生产资料流通方式转变的关系,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努力改善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环境。

  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钢铁、石油等产品出口出现减少或下降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国内市场需求的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

  二是要注意出台的政策措施适度配套,实现供需双向调节。特别是在调整出口政策的同时,要适时加大淘汰落后的政策力度,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这是保证市场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是要加强流通企业联合与重组,充分应用现代流通方式延伸服务链、价值链,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做强做大流通企业。要发展代理制、佣金制、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各种新型流通方式,这既是做强做大国内流通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是要充分重视生产资料流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制约和资源制约的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现代流通业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尽快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2008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从国内外的环境来看,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依然较好,预计经济发展不会出现较大滑坡,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刚刚闭幕十七大会议,中央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些精神来看,经济发展仍将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心,这个重心绝不会动摇。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将创造出巨大的社会需求,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化进程加快,将逐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动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使得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增强,我们将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关系,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国际空间。

  三是当前经济虽然连续几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物资条件总体上没有出现全面紧张,没有出现“瓶颈”约束。由此来看,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虽然增速有所加快,但并没有走向全面过热,也进一步说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累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潜在增长率正在提高,经济增长适当加快一点,具有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是当前全球处在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交织发展的新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无论是欧元区、日本、美国等信息化国家,还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国内需求均呈明显上升,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以上,高于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率3.6%。这种快速发展的总体势头2008年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17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4.8%,虽比2007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近几年来的较好水平。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加快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尤其是面对我们的周边国家如印度、俄罗斯、越南等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我们别无选择,不进则退,也必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加快发展,不然我们就会失去国际竞争力。

  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这既是自身潜能加快释放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逆转。我们预计2008年国内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5%~11%左右,经济增长的势头将呈高位趋稳的基本态势,不会出现较大滑坡。

  虽然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从国内来看,虽然2007年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仍需关注,比如经济发展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性、可能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流动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的任务依然艰巨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宏观调控将继续加强,所采取和实施的调控政策及方法、手段都会对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来看,尽管支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保持健康,但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美国和欧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风险在增大。全球贸易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但贸易失衡状况难以改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将产生不利影响。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也会对国内经济发展、相关产品的供需格局及市场价格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我们分析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依然较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也将进一步增强,总体形势可以用“三个不变”来概括。

  一是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的基本态势不变。预计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突破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左右。

  二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变。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以及行业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新增资源增长将逐渐以需求为导向回归到合理水平;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将逐步改变,潜在的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基于此,我们认为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差率将维持在2%左右。

  三是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不变。从近几年的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走出低谷以来,基本上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这轮价格上升周期,一方面是受需求支撑,另一方面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需求的支撑作用预计在中长期都不会有较大改变,而成本上涨目前也已形成刚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当前成本上涨因素仍呈上升趋势,由此来看,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我们预计2008年价格将在2007年基础上上升2%左右。

  四 主要商品市场运行情况及基本走势预测

  (一)石油

  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使全球的石油需求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再加上石油资源增长有限,市场担心供应,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以及美元贬值、市场炒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国际油价在震荡中不断攀升,从6月中下旬每桶原油突破70美元,之后在70美元上方震荡,再到10月25日突破了90美元的大关,不断创出历史最高纪录。估计,2007年国际原油的平均价格每桶将达到72美元。另据分析,国际石油市场尽管价格涨跌无常,但是近两年石油市场仍是促涨的因素多于促跌的因素,因而预计2008年国际油价仍然保持坚挺态势,平均价格可能升至每桶80美元左右。

  2007年以来,国内油品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构成有力的支撑。预计,2007年原油的市场总需求量在3.4亿吨,比上年大约增长近7%;原油生产量可达到1.86亿吨,比上年大约增长1.5%。原油供需差率超过45%,也就是说至少需要进口1.54亿吨才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估计,2008年国内原油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如果加上新增储备量增长的情况,市场总需求量将超过3.6亿吨,增长在7%上下。但原油新增产能还没达到大量增加的程度,估计2008年国内原油产量接近1.9亿吨,届时需要进口1.7亿吨原油,供需差率比2007年又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7%左右。

  由于近期国际行情大幅攀升,国内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差价进一步扩大。虽然国家一直没有出台调价政策,但市场价格自下半年以来一直稳步向上推进。同时,不排除出台相应配套的调价措施。因此估计,未来国内主要成品油价格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煤炭

  2007年,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同步增长,基本保持平衡格局。受能源消费结构、供销结构以及石油价格高位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净出口格局,1~9月份呈净进口态势。市场价格总体保持高位盘整,但受需求增加及控制产能释放、存量技改以及淘汰小煤矿等因素影响,进入秋冬季以来煤炭供应趋紧,价格小幅攀升。

  据有关资料介绍,2006年中国煤炭产能在23.8亿吨,预计2007~2009年新增产能分别在2.38亿吨、2.87亿吨和3.08亿吨,增长率分别为10.3%、11.3%和10.8%。而2007~2009年实际煤炭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3%左右,市场供求总体平衡,略有需求缺口。若考虑到煤化工增加的实际煤炭需求,2008年上半年将可能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煤炭价格也将继续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三)钢材

  2007年,全国钢材市场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国内生产增势强劲,月度产量不断刷新纪录;二是需求持续旺盛,出口增势迅猛;三是进口平稳略降,出口由迅猛增长转向高位回落;四是总体供需形势良好,市场价格攀升。从当前情况看,未来钢材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压力增大,走势有震荡下行的可能,但总的来看,钢材市场价格不会出现大跌,因为具有刚性的需求支撑和成本支撑,全年价格水平将高于上年,市场的波动性也小于上年,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估计,2007年国内钢材生产量可能达到5.5亿吨,比上年增长19%左右;国内市场需求量在5亿吨左右,增长在18.5%左右;第四季度出口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全年出口量仍将突破6000万吨,比上年大约增长四成。

  2008年,中国及世界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对钢材的总需求也将以近15%的速度增长。估计,生产量可能达到6.3亿吨,增长14%左右;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约5.8亿吨,增长在16%左右;出口量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0万吨左右;市场价格以高位平稳小幅震荡为主要特征。

  (四)有色金属

  2007年以来,国际、国内铜、铝、铅、锌、锡、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大幅波动,4月份出现明显上扬的行情,5、6月份由高位调整到大幅下挫,下半年后基本处于高位盘整涨跌并存。由于铜、铝等主要品种生产或进口增速提高,市场出现一定的供大于求。总的来看,2007年主要有色金属涨势明显,尤其是镍、铅、锡1~9月份累计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76.4%、60.7%和55.5%。从目前走势上看,这些品种多处在调整震荡中,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但促涨的因素大于回调下跌的因素。因此,第四季度的价格走势将是高位盘整小幅上涨。

  从供需格局上看,铜及铜材、铝及铝材等重点品种市场需求旺盛,生产的增长及进出口的调剂基本保持了市场的供需平衡。估计2008年将基本维持供需大体平衡、价格高位振荡的走势。

  (五)化工原料

  2007年,化工产品市场继续处在景气发展阶段,多数产品市场供需增加,购销活跃,价格稳中有升。其中,纯苯、苯酚等多数有机产品以及塑料原料产品,市场供需增长、价格明显攀升;另外纯碱、烧碱、硫酸等无机化工产品也出现需求旺盛和价格上扬的景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主要化工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8%,对保持生产资料价格坚挺和稳步上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估计未来化工产品市场走势将与宏观经济和生产资料市场总体形势较为一致,保持供需稳步较快增长,多数产品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有所上升的态势。

  (作者:经济学学士,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信息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等工作。长期跟踪市场经济形势,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及石油、煤炭、钢材等热点商品定期进行分析研究预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