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出炉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22次    时间: 2021-12-22 13:43:2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12月15日,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二十期环境茶座暨指尖上的环保“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以云端方式举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在会上发布《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NGO..

分享到:

12月15日,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二十期环境茶座暨指尖上的环保“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以云端方式举办。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在会上发布《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NGO的代表以及多家媒体记者参加茶座,并进行深入而热烈地探讨。

“指尖上的环保”热度不减

“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是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18年启动的环保公益活动,旨在号召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加入到保护蓝天碧水的行列中来。

年4月,为响应国家对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中国环境记协、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活动。2021年4月,此活动延伸到27个重点城市,重点观察城市主城区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活动累计共收到公众晒图超137万张。涉及北京、杭州、上海、成都、广州等309个城市。其中,垃圾分类晒图5万余张,涉及280多个城市、逾2.5万个小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二级巡视员、宣教处处长凌越在致辞中表示:“垃圾分类主体是社会公众,公众环境意识、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媒体、专家、公益基金、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不断扩大参与规模和社会影响。”

“‘指尖上的环保’已经成为山东参与环保的重要阵地,是我们一批环保志愿者平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山东公众晒图达11万张,大概占全国近1/12。” 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说。

苏州等城市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

《评价报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这说明继上海之后,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此外,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社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那么,城市垃圾分类应如何“啃掉硬骨头”?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苏州市非常重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同时,实行‘三定一督’模式,通过前期的宣教到督导对乱投放现象的执法形成闭环,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元喜表示:“深圳市开展了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通过组建垃圾分类宣教团队,打造硬件科普场馆,提供软件技术支撑,使得生活垃圾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以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还在找路径的城市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落实《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的要求。同时,学习借鉴从上海到苏州的成功经验,尽快将管理重心和资源投向垃圾分类标准模式建设。

“实践证明,在垃圾分类初期,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几个方面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有助于居民积极参与,养成良好习惯。”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垃圾分类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日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这些都为垃圾分类工作赋予全新的内涵。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在致辞中指出:“垃圾分类指数是‘双碳’战略背景下,生活领域尤其是公众消费端现状的象征,能够发挥出四个作用:一是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消费,实现减量化;二是推进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分类,再次减量化;三是通过减量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减少对生产端的需求,这也是让生产领域减碳;四是强化公众责任意识,也为未来实施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提供路径探索。”

《评价报告》提出:垃圾分类涉及每一个家庭,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抓手,建议已经建成垃圾分类机制的苏州、上海等城市,积极尝试将前端垃圾分类与后端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对接大量产生塑料等垃圾的大型品牌和电商平台,通过垃圾分类2.0版本的升级,迈向减量、回收、再利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